你好,土地日 严守红线,共护家园!-5657威尼斯

5657威尼斯-8181801威尼斯    吉奥新闻    你好,土地日 严守红线,共护家园!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第32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就开展第32个全国土地日活动作出部署。在“土地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围绕“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主题,精心打造“你好!土地日”系列专题,与您一同“云上守护”耕地红线。

 

 

 

01

耕地保护是什么?

 

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耕地保护是指国家采取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对耕地实施的综合性保护措施。耕地保护的目的是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的全面管护,不断增强耕地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保护能力。在保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方面协调统一。

 

在我国耕地保护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❶ 耕地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❷ 耕地保护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耕地使用者的义务。

❸ 耕地保护是一种法律行为。

❹ 耕地保护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

❺ 耕地保护既包括对耕地数量、质量的保护,也包括对耕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02

为什么要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

 

耕地红线,指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最低值。它是一个具有低限含义数字,分为国家耕地红线和地方耕地红线两种。

 

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18亿亩耕地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

 

耕地是我国最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是根据我国一定时期内耕地保有量、人口数量、城乡建设用地数量、耕地后备资源数量、粮食需求等因素,经科学研究,综合算出来的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有量底线,必须坚守。

 

 

 

03

什么是节约集约用地?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指通过规模引导、布局优化、标准控制市场配置、盘活利用等手段,实现节约土地、减量用地、提升用地强度、促进低效废弃地再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各项行为与活动。

 

主要有两个方面措施: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实行建设用地总量与强度双控,逐步减少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强度。

 

 

 

04

最新要求有哪些?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耕地保护工作推进中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顺应新起点、新要求和新任务,紧紧围绕耕地保护这条主线,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监管政策和机制,既是当前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1 机构改革后,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与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分离,将新增耕地的备案功能纳入新版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

2 增加了数据比对检查的功能,上报的新增耕地必须要与允许建设区、自然保护区、与土地整治项目等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没问题才能进行外业核实。

3 整治中心对已完成验收的项目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核实项目在管护期内是否非农、非粮。

4 建立耕地保护“田长制”,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

5 将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开展绿化造林、挖湖造景、非农建设等耕地“非农化”行为纳入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内容。

6 每半年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开展一次动态监测监管,监测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上“非农化”“非粮化”情况,实现耕地进出平衡,落实耕地用途管制。

 

 

 

05

保护耕地资源,我们可以做什么?

 

围绕上述重点和工作要求,为了进一步优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效益,提升土地节约集约水平,武大吉奥秉承“数治自然资源,服务美丽中国”的使命,打造“天上看”“实时查”“及时管”“地上巡”四位一体的智慧耕地保护应用体系,实现耕地变化监测监管的全过程闭环管理。

 

 

基于新时期耕地保护“监测、监管、核查、整改”的新需求,整合耕地保护监测监管核心数据,建设“入口统一、标准统一、逻辑互联、数据互通”的耕地保护监测监管大平台,纵向上实现耕保数据和业务的部-省-市-县联通,横向上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实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空间规划、耕地保护等业务的贯通,提供耕地相关数据和服务支撑,形成上下贯穿、互联互通的“智慧耕保”信息化应用体系。

 

 

系统可提供田长制、占补平衡、设施农用地、永久基本农田、耕地保护责任考核、耕地保护监管核查等应用功能,促使耕地保护由传统的“制度约束性”向“科技信息化”转变,以信息化手段实时掌握全省耕地保护相关情况。

 

 

 

阡陌交通、沃壤千里。

 

未来,武大吉奥将持续科技赋能耕地保护,打通守护“饭碗田”的数字化渠道,全面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和管理新格局。

 

 

本文部分文字整理自中国大地出版社出版的《自然资源管理知识手册》

 

 

2022年6月22日 10:39
网站地图